- 中建国信集团作为地信企业代表参加“地信智能+”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4-12-11
- 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我公司座谈交流 2024-11-27
- 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协会领导莅临集团调研指导 2024-11-26
- 中建国信集团组建数科信息事业部,向信息化领域进军! 2024-11-15
- 集团受邀参加河南省“院校企业面对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郑州站) 2024-11-14
-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有限公司到我公司座谈交流 2024-10-17
- 中建国信集团参加中原科技城2024年半年工作会并参加签约仪式 2024-09-24
- 集团举办《云南宁蒗找矿项目工作方案研讨会》 2024-09-06
- 集团荣获多项河南省地灾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9-06
- 集团荣获2024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09-02
- 【测绘法宣传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2024-09-02
- 云南省宁蒗县找矿项目研讨会圆满闭幕 2024-08-15
- 【行业动态】擦亮“东方慧眼”——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谈智能遥感卫星与应用 2024-07-11
- 【集团动态】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新疆分公司成立 2024-07-11
- 【部门轮训】中建国信集团地理信息部完成部门轮训 2024-07-11
- 中建国信跑团在第四届“金科杯” 欢乐跑友谊赛中斩获佳绩 2024-05-20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申报项目 科技成果评价会顺利通过 2024-04-16
- 安徽省阜阳市勘测院来我集团交流座谈 2024-04-16
- 【行业动态】《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质量与技术联盟》成立 2024-04-08
- 【集团荣誉】2023年度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行业标兵 2024-04-08
- 【工作动态】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03-13
- 中建国信集团地质找矿项目再传捷报 2024-03-13
- 【集团荣誉】集团项目荣获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4-03-13
- 【经营动态】中建国信集团西南市场再添新喜 2024-03-13
- 【工作动态】中建国信集团海外项目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4-03-13
- 【工作动态】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都沁军一行来中建国信集团交流座谈 2024-03-13
- 【工作动态】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03-13
- 喜报!我公司荣获新资质 2023-03-10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春节放假通知 2022-01-28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新年中标“开门红” 2022-01-12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01-11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荣获“郑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2022-01-07
- 2021年地理空间信息新技术研讨会线上会议召开 2021-05-26
- 城市地下空间测绘成果质检标准进入试用验证阶段 2021-06-16
- 联合测绘 利企便民 2021-06-16
-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班在沪开班 2021-03-23
- 遥感助力小麦倒伏灾情调查 2021-05-26
- 资源三号03星在轨交付投入业务化运行 2021-05-28
- 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数据 2021-05-17
- 杨金路派出所“警民恳谈会” 2021-05-21
- “跟党走,郑奔跑”第二届“金科杯”马拉松比赛 2021-05-20
- 我国首颗自主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2020-11-23
- 二〇二〇第八届高校GIS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0-11-23
- 我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顺利交付 2020-11-23
- “雪龙2”号正式亮相!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2019-10-15
新闻资讯
NEWS
“雪龙2”号正式亮相!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 分类:社会责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0-15 15:5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4日向深圳公众开放,将于15日启航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形成中国南极考察新格局。 “雪龙2”号与“雪龙”号有何不同?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地考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新闻发布会上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注一:“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比哪些方面更先进? “雪龙2”号船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层楼”。 破冰能力更强——“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需求。 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龙2”号船体内部安装有很多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机动性更强——“雪龙2”号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 关注二:首次“双龙探极”两船如何分工合作?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说,“雪龙2”号将于15日从深圳启航,“雪龙”号将于22日从上海出发。两船预计11月25日左右抵达中山站。“雪龙2”号将实施破冰作业,“雪龙”号向中山站运输货物和人员开辟海上通道。此外,两船将在南极的普里兹湾展开协作,回收和布设海基浮标。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在结束中山站第一阶段任务后,“雪龙”号将按顺时针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业,“雪龙2”号则按逆时针方向航行,向宇航员海进发。 关注三: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亮点? 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 “2船”(“雪龙2”号和“雪龙”号)、“3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罗斯海)、“4站”(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恩科斯堡岛新站)的考察。 此次南极考察有3大突出亮点: ——首次“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双龙探极”今后会成为常态化的考察模式。 ——提升我国南极环境观测水平。此次考察将围绕南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拓展海洋观测网。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 ——实施“绿色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之外,此次考察将进行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严格按规定实施南极考察环境评价和管理制度,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关注四:“雪龙2”号本次大洋科考有哪些亮点? 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建明说,与以往相比,“雪龙2”号此次大洋考察将使我国在东南极海域的调查首次向西拓展至宇航员海。进行“双龙探极”,分别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进行准同步调查。 同时,利用“雪龙2”号月池系统,有效克服冰密集度高难以进行科考作业的困难,开展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获取水文、化学、生态等资料。 此外,在南极地区,将利用22米柱状沉积采样器尝试长柱状沉积物采样,以及更为系统地开展全程环境参数走航自动采集。 关注五:“雪龙2”号新配备的直升机起啥作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介绍,“雪龙2”号配备了“雪鹰301”(AW169型)直升机。到达南极后,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别密集的浮冰,可出动直升机侦查探冰。 同时,直升机还将承担科考队员接送、货物吊运、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务。 “雪鹰301”直升机与“雪龙2”号的结合,丰富了极地科考手段,使我国极地考察更加立体化,极区覆盖网格化。 关注六:“雪龙2”号科考队员和船员日常生活如何? 徐世杰介绍,“雪龙2”号满员90人,除40名船员之外,还有50名科考队员,大家将在“雪龙2”号共同生活工作5个月左右。船内设有食堂、健身房、图书室、理发室等生活区域。 除了日常紧张的科考工作,考察队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船上生活。此外,“雪龙2”号还配备了1名船医,照顾船员和队员的身体健康。
“雪龙2”号正式亮相!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概要描述】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4日向深圳公众开放,将于15日启航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形成中国南极考察新格局。
“雪龙2”号与“雪龙”号有何不同?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地考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新闻发布会上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注一:“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比哪些方面更先进?
“雪龙2”号船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层楼”。
破冰能力更强——“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需求。
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龙2”号船体内部安装有很多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机动性更强——“雪龙2”号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
关注二:首次“双龙探极”两船如何分工合作?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说,“雪龙2”号将于15日从深圳启航,“雪龙”号将于22日从上海出发。两船预计11月25日左右抵达中山站。“雪龙2”号将实施破冰作业,“雪龙”号向中山站运输货物和人员开辟海上通道。此外,两船将在南极的普里兹湾展开协作,回收和布设海基浮标。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在结束中山站第一阶段任务后,“雪龙”号将按顺时针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业,“雪龙2”号则按逆时针方向航行,向宇航员海进发。
关注三: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亮点?
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 “2船”(“雪龙2”号和“雪龙”号)、“3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罗斯海)、“4站”(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恩科斯堡岛新站)的考察。
此次南极考察有3大突出亮点:
——首次“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双龙探极”今后会成为常态化的考察模式。
——提升我国南极环境观测水平。此次考察将围绕南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拓展海洋观测网。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
——实施“绿色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之外,此次考察将进行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严格按规定实施南极考察环境评价和管理制度,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关注四:“雪龙2”号本次大洋科考有哪些亮点?
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建明说,与以往相比,“雪龙2”号此次大洋考察将使我国在东南极海域的调查首次向西拓展至宇航员海。进行“双龙探极”,分别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进行准同步调查。
同时,利用“雪龙2”号月池系统,有效克服冰密集度高难以进行科考作业的困难,开展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获取水文、化学、生态等资料。
此外,在南极地区,将利用22米柱状沉积采样器尝试长柱状沉积物采样,以及更为系统地开展全程环境参数走航自动采集。
关注五:“雪龙2”号新配备的直升机起啥作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介绍,“雪龙2”号配备了“雪鹰301”(AW169型)直升机。到达南极后,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别密集的浮冰,可出动直升机侦查探冰。
同时,直升机还将承担科考队员接送、货物吊运、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务。
“雪鹰301”直升机与“雪龙2”号的结合,丰富了极地科考手段,使我国极地考察更加立体化,极区覆盖网格化。
关注六:“雪龙2”号科考队员和船员日常生活如何?
徐世杰介绍,“雪龙2”号满员90人,除40名船员之外,还有50名科考队员,大家将在“雪龙2”号共同生活工作5个月左右。船内设有食堂、健身房、图书室、理发室等生活区域。
除了日常紧张的科考工作,考察队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船上生活。此外,“雪龙2”号还配备了1名船医,照顾船员和队员的身体健康。
- 分类:社会责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0-15 15:53
- 访问量:
10月14日在深圳拍摄的“雪龙2”号(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4日向深圳公众开放,将于15日启航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形成中国南极考察新格局。
“雪龙2”号与“雪龙”号有何不同?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地考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新闻发布会上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注一:“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比哪些方面更先进?
“雪龙2”号船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层楼”。
破冰能力更强——“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需求。
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龙2”号船体内部安装有很多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机动性更强——“雪龙2”号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
关注二:首次“双龙探极”两船如何分工合作?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说,“雪龙2”号将于15日从深圳启航,“雪龙”号将于22日从上海出发。两船预计11月25日左右抵达中山站。“雪龙2”号将实施破冰作业,“雪龙”号向中山站运输货物和人员开辟海上通道。此外,两船将在南极的普里兹湾展开协作,回收和布设海基浮标。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在结束中山站第一阶段任务后,“雪龙”号将按顺时针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业,“雪龙2”号则按逆时针方向航行,向宇航员海进发。
关注三: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亮点?
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 “2船”(“雪龙2”号和“雪龙”号)、“3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罗斯海)、“4站”(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恩科斯堡岛新站)的考察。
此次南极考察有3大突出亮点:
——首次“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双龙探极”今后会成为常态化的考察模式。
——提升我国南极环境观测水平。此次考察将围绕南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拓展海洋观测网。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
——实施“绿色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之外,此次考察将进行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严格按规定实施南极考察环境评价和管理制度,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关注四:“雪龙2”号本次大洋科考有哪些亮点?
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建明说,与以往相比,“雪龙2”号此次大洋考察将使我国在东南极海域的调查首次向西拓展至宇航员海。进行“双龙探极”,分别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进行准同步调查。
同时,利用“雪龙2”号月池系统,有效克服冰密集度高难以进行科考作业的困难,开展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获取水文、化学、生态等资料。
此外,在南极地区,将利用22米柱状沉积采样器尝试长柱状沉积物采样,以及更为系统地开展全程环境参数走航自动采集。
关注五:“雪龙2”号新配备的直升机起啥作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介绍,“雪龙2”号配备了“雪鹰301”(AW169型)直升机。到达南极后,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别密集的浮冰,可出动直升机侦查探冰。
同时,直升机还将承担科考队员接送、货物吊运、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务。
“雪鹰301”直升机与“雪龙2”号的结合,丰富了极地科考手段,使我国极地考察更加立体化,极区覆盖网格化。
关注六:“雪龙2”号科考队员和船员日常生活如何?
徐世杰介绍,“雪龙2”号满员90人,除40名船员之外,还有50名科考队员,大家将在“雪龙2”号共同生活工作5个月左右。船内设有食堂、健身房、图书室、理发室等生活区域。
除了日常紧张的科考工作,考察队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船上生活。此外,“雪龙2”号还配备了1名船医,照顾船员和队员的身体健康。
热点资讯
Copyright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632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Copyright © 中建国信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632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